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其他(29)>如何傾聽朋友的心事 - 洪敬倫醫師
如何傾聽朋友的心事 - 洪敬倫醫師
2006/10/06
                   如何傾聽朋友的心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一般精神科住院醫師 洪敬倫

常常光顧心靈園地的朋友們,想必對於人的心靈、發生於其中的波折與痛楚,有一份特別的敏感度。我們也都不免遇到身邊的朋友遭遇困境、愁眉苦臉、情緒起伏不定,似乎深陷極大的困惑與無助之中。此時如果他向你發出了求助的訊號,邀請你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期待你的理解與建議,我們該怎麼做呢?

這也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如何傾聽朋友、家人、或是任何需要你幫助人們的心事?這裡所呈現的內容是一些個人經驗與心理知識的綜合,並不是正式的準則或是學術文章,只是希望針對這個十分常見的場景,提供一些分析與建議。

當我們接到朋友的來電,或是受到當面邀請,說我有個問題想找你談談時,首先我們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當下的心情與可供運用的時間。你習慣於傾聽別人的問題嗎?你有多少時間能給他?這兩個要素多多少少在一開始就決定了傾聽的品質。

我們的心境不但影響我們所能接收的資訊,也會帶給朋友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你正好也在焦慮之中,要專心抓到朋友所說的許多小細節恐怕不容易,如果你近來情緒有些憂鬱,也許詮釋起朋友的遭遇會有較多負面的看法。如此說來理想的傾聽心境似乎是要如一面鏡子,忠實地反應各種情緒與事件,實際上每個人隨時總有些情緒,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知到自己目前的心境可能造成的偏差,包括資訊的接收與解讀,能先這樣提醒自己就足夠了。

朋友的困擾總有來龍去脈,要說請楚難免需要一些時間,然而當下你有多少時間呢?必須先作一個評估。如果你恰好有一個小時,當然能邀請他坐下來喝杯咖啡娓娓道來,如果你只有十分鐘呢?可能必須先說清楚這一點,然後主動先提出幾個關鍵問題,初步了解後再另外找時間詳談,這麼做比起聽了九分鐘之後再草草結束恰當得多。而所謂關鍵問題,大體上就是粗略評估事情的嚴重度與朋友的可能反應。目前最困擾你的問題是什麼?你的心情如何?最壞有什麼打算?類似這樣的資訊需要先收集,在心裡有個大略的印象,也衡量一下朋友所受的衝擊程度,與是否能承受?若不能,有沒有立即的危險性?

稍稍想過上述兩個基本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進入聆聽的主體了,首先要注意的是空間,若在電話上當然保持周圍安靜,若是面對面則需安排一個能維護朋友隱私的地方,這裡不見得非要單獨的房間不可,也許是餐廳一角,也許是兩個人到外面散散步,只要能讓朋友放心地暢所欲言即可。

聆聽的主體則大致包含了:開放性的傾聽、釐清痛苦所在、表達同理心、辨認核心課題幾個部分,而這些動作大致上是有先後順序的,也許在過程中會需要針對不同的主題一再重複。

首先,給朋友一段不被打斷的時間訴說自己的問題,也許他正陷於混亂思緒中,正需要藉由傾訴來整理出頭緒,比較理性主觀的朋友,說不定在敘述一遍之後,就已自有定見,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協助了,而對於大多數困惑的人們,此時你正從一大堆線索、感覺中試圖了解整個狀況,注意朋友說話的方式,強調了什麼?似乎刻意遺漏或模糊了什麼?這些都是進行下一個動作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開始試圖幫助自己,也幫助朋友釐清痛苦所在。這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位失戀的朋友,他可能因為方才決裂的言詞憤怒,也可能因為再度重蹈覆轍而自責,有些感覺是原發的,是根源,有些感覺是之後添加的,較為表淺,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試著辨認出造成目前痛苦主要的情緒與心結。須注意那最後提到的,最刻意隱瞞忽略的,最有可能是癥結所在。

下一步便是同理這些痛苦與掙扎。所謂的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站在朋友的視角,與他一起看當下這個情境,一起為之喜怒哀樂。表達同理心的技巧不是這裡所要探討,只要我們確實傳達出:我知道你的痛苦在這裡,我能感覺到那種強度,我努力地試著用你的出發點來看整件事情,這樣通常已讓朋友十分窩心,感到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苦處。

傾聽到這裡,其實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最後是否能辨認出核心課題,建議處理方式其實並不見得能夠完成,或需要完成。我們很難比朋友更了解他自己,也不宜把我們自身的經驗推銷給他人。每個人的心靈結構,應對問題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能幫助他指出核心課題已十分難得,至於如何處理,唯一最有預測價值的就是參考朋友之前對類似問題的處理模式,針對其優缺點給些建議。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少熱心的朋友常過早地打斷對方,或提供建議,常常自己說得盡興,求助者反而沉默不語,或在尚未深入了解對方痛苦時,就過早開始同理,如此往往得到反效果,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說話量比對方還多時,就是一個警訊,畢竟,我們是在傾聽別人的心事呢!不是嗎?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