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健康生活(13)>亞健康狀態 病前警訊別輕忽(http://news.yam.com/bcc/healthy/200608/20060830247953.html)
亞健康狀態 病前警訊別輕忽(http://news.yam.com/bcc/healthy/200608/20060830247953.html)
2006/10/06
徐韻翔 2006-08-30 09:47

當民眾自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卻驗不出疾病時,有人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介於生病與健康之間;醫師表示,這套觀念源自於預防醫學觀點,當民眾在身心出現警訊,還未成病前,應注意反應的症狀做改善,藉平日保健防範疾病於未然。(徐韻翔報導) 很多民眾的身體其實並沒有特殊的疾病,但仍有不舒服的感覺,有醫師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指的是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灰色狀態,而這種症狀和患者的精神狀態有關。 耕莘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從醫學上的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從健康到生病有連續性,未生病前的一些身理徵兆,代表一種警訊,例如,憂鬱症必須要連續兩週至少有五項症狀,如果,民眾剛好有四項症狀、或是不到兩週時間,概念上顯示身理正反應趨向此項病症。 楊聰財解釋,「亞健康」、「亞臨床現象」等這類名詞,在公共衛生預防醫學上的觀念,的確是有被注意和提醒的,在病症未明前,通常會從有少許的身心「徵兆」出現開始,還未成病前,醫師建議,民眾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態與警訊,建立身心健康的好習慣,並就身理出現的病因加以改善(t)。 不過,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家蓓則指出,以傳統中醫觀點從症型來看,沒有「亞健康」這項說法,張家蓓認為,例如民眾身體有陰虛、腎虛等反應,在未到達病症前,身體所出現的些許不適症狀,應稱之為「症候」,中醫師表示,出現症候情形時,民眾可以依自己的狀況,例如睡眠狀態、壓力調適等,從生活作息和飲食著手。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