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社交畏懼症(7)>什麼是社交焦慮症 - 王聲昌醫師
什麼是社交焦慮症 - 王聲昌醫師
2006/06/14
                   什麼是社交焦慮症 王聲昌醫師

『…我真的很想多交一些朋友,也希望能像別人一樣侃侃而談;但是不曉得怎麼搞的,無論我準備得多麼充分,只要一想到有那麼多人會盯著我看,我的臉就開始紅了,我的手腳也不聽使喚,滿腦子只是想要找機會溜掉…』

『…每次我在熟人聚會的場合,想上洗手間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丟臉,好像週遭的人都在看著我;越是尷尬,我就越急,真的是很不好意思。不過我現在都會預作準備。當然有些情況,能不去就不去了…』


上述的情況妳可能並不陌生,因為這些都是真實的,而且是非常普遍的情形。也許週遭的好朋友就曾經向妳透露過類似的小秘密,甚至妳自己就有過類似的經驗呢!確實有很多人在社交場合被注視或是被談論的時候,總覺得尷尬、不自在或擔心自己隨時會出糗,因此會變得非常的緊張或害怕;這個時候,常常就會出現面紅耳赤、頭昏、胸悶、心跳加快、頭腦一片空白、反胃、冒冷汗、急著上廁所或是手腳發麻、發抖等症狀。這種在社交情境下才會出現的緊張、不舒服的感覺,常常使他們不敢主動交朋友,有些時候甚至還想要逃之夭夭。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社交焦慮症。許多有此困擾的人,常常就陷在焦慮與逃避的循環當中;心理與生理的症狀,連帶地使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

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每十個人當中,大約有一位曾罹患過社交焦慮症;但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與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所做的調查,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顯示社交焦慮症的發生,除了受體質生理與心理發展的因素影響之外,社會文化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此外,根據統計,男、女性罹患社交焦慮症的比例約略相等;而一般的好發年齡大約是在青少年階段,幾乎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社交焦慮症患者在二十歲以前就已經出現前述的困擾了。從長期的追蹤研究結果來看,許多社交焦慮症患者在病程中都會合併出現其他的身心疾病,包括酒精濫用、憂鬱症及其他的焦慮症。由症狀表現、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以及長期病程的結果來看,如何早期發現並治療社交焦慮症實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般來說,社交焦慮症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兩大方向。前者主要是抗憂鬱劑(例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與選擇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等),臨床研究顯示,患者持續服藥之後,在數週到數個月之間即有顯著的改善,但長期的效果則仍需要透過更多的研究佐證。在心理治療方面,以認知行為治療方式較受肯定;無論是以個人或團體的型式進行,認知行為治療透過概念的理解再加上實際的練習,藉由改變負面認知、促進放鬆的方式,可以同樣得到社交焦慮症狀改善的效果。即便藥物與心理治療對社交焦慮症都有令人滿意的療效,但患者以逃避的態度面對治療的機會,或無法持之以恆地接受治療,往往才是在協助社交焦慮症患者時遭遇的最大難題,因此,建立正確的概念,正是改善人際關係、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第一歩。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