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精神病患(12)>精神病患不是罪犯 - 魏福全醫師
精神病患不是罪犯 - 魏福全醫師
2006/06/13
                   精神病患不是罪犯 宏濟醫院 魏福全醫師

  一名精神病患從南部某精神科醫院翻牆逃跑,此一事件被某電視台以晚間頭條新聞來報導。而整起事件的播報方式,彷彿是瘋狂殺人犯逃獄事件,其實這是對精神病患極大的誤解和污名化。就在同一天,中研院院士勞思光和副院長曾志朗出席一場頒獎典禮,在進會場前被一名精神恍惚又語無倫次的年輕男子攻擊,幸好都沒有大礙。而兩位先生果然是見過世面的學者,雖然受到意外攻擊,依然老神在在,沒有對該名病人追究,新聞媒體也就沒有進一步對病人擴大報導。新聞界和許多民眾對精神病患和精神病院的刻板化印象往往相當極端,有時把病人當成半人半魔的潛在恐怖殺人犯,有時又認為精神病人很可憐,被禁錮在暗無天日的精神病院,受到不人道的對待,總之,不論病人或醫院都是生人勿近的恐怖事物。其實,台灣精神醫療資源豐富普遍而且方便,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受到足夠的醫療照顧,嚴重暴力攻擊事件已經很少見了。也由於醫療品質改善以及管理方式逐漸開放和自由化,病人逃跑事件也逐漸在減少。幾年前在筆者任職的醫院發生一起“飛越杜鵑窩”烏龍事件,一位住院病人的高中同學前來醫院會客時,偷偷告訴病人他的摩托車就停在大門口,故意不熄火,準備要帶病人逃亡。病人回答他“我要出去的話,自己走出去就好了,幹嘛要用逃的?”一般人對精神科醫院的錯誤認知和病人的實際體驗之間的差距,由此可見一班。今天如果醫院有病患逃跑,醫療人員首先會擔心的是,病人會不會受到風吹雨打挨餓受凍,或是發生意外受到傷害,而不是像新聞媒體一樣,把病人當成逃獄的犯人看待。根據報導,這位逃院的病患已經住院二年多了。慢性精神病患長期住院的情形在台灣並不少見,其原因可能是疾病已慢性化,仍有明顯的殘餘症狀,或是功能退化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需要醫院來照顧,以及病人和家屬之間溝通和相處有困難。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是台灣現在的家庭結構,己經漸漸失去照顧容納精神病患的能力和空間了。當父母逐漸年老,而兄弟姐妹各有家庭,無心或無力照顧時,就使得越來越多病人以院為家。針對這種狀況,比較適切的做法是精神科醫院本身的去機構化,以較自由開放的管理方式來對待病人,讓病人得到應有的照顧又保有適度的自由。大多數的病人只要經過訓練,都還有工作能力,可以安排在醫院內或院外工作,讓病人的生活更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不只是關在醫院當個失去自由的犯人而已。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