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資料分享(15)>
文章分享(15)>問不同的問題 - 凌坤楨
問不同的問題 - 凌坤楨
2006/06/02

問不同的問題

  不同的問題開展不同的思考方式,你平常會問自己什麼問題呢?

 

像是NLP,它就有三個大的基本思考

1.我(的生命中)要什麼?

2.我現在(的作為)正在得到什麼?

3.若現在沒有正在朝向生命中的目標,我要怎樣做,如何修正與改變以得到我所要的?

 

(當我走出以往痛苦地與前女友相處吵架的經驗後,深深覺得這三個問題是最值得懷抱著的問題!)

 

開啟物理新思維的愛因斯坦,在被人問到,什麼是人類最應該思考的,最重要的問題時,他說:人類最重要的問題是去問:

『這宇宙是不是一個和善的地方?』

────────────────────────

(我收集的一些問題與思想句子,以後會陸續補充喔!)

你是誰

 

教皇格列高利(Vartan Gregorian)曾說:

    「在整個造物史上,不會再有類似你的另一個人出現在宇宙中。」

    人人皆有其獨特性,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份獨創性總要有施展的空間。

    那麼,你是如何在你的生命旅程中,去展現你的獨特性呢?

 

常常自問:為何我生於此? ── 阿姜 查(南傳佛教法師)(他說,常常問這個問題,是開悟的的法門)

 

生命的重點是,實踐自己被生下來的因緣。(另一個美國的佛學修行人則說這一句話)

 

   

生命與生活

 

    有兩種操縱世界的方式,一個是改善生活,一個是享受生活。                                                               ── E.B.懷特

    (想想你朝夕所思所為的,是哪一種?)

 

     人生是學習的旅程,常自問: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最終我要完成什麼?

     其間我要享受什麼,及如何享受?

 

 

  自由的去聽和看此時此刻發生的事,而非只能聽和看過去未來或是應該的事。

  自由的去思考自己所想的,而不是應該怎麼想。

  自由的去感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應該的感受。

  自由的去渴望及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應該要的。

  自由的去幻想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而非永遠扮演安全而僵化的角色。

                                          ────  SATIRE

 

 

對與錯

 

超越做對與做錯的意念之外有一個境地,我們就在那裡相會。

                 ───  Rumi(蘇菲教派詩人)

 

上帝的眼中,一切都是好事!

 

  不計較人和事的「對」或「錯」而是如何做出應對(coping)。── SATIR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SATIR

  不要讓我們的「過去」污染現在。──SATIR

 

   不要到處對人說,

    世界有讓你生活下去的責任;

    世界什麼也不虧欠你,

    它比你先來到這裡。

                    ─── 馬克.吐溫(Mark Twain

 

 

 

成功

 

  讓自己活得好,就是對這世界最好的獻禮。

   

     時常盡情歡笑﹍

     讓世界更美好,多出一個健康的孩童,

     一片綠地或是一個清新的社會環境;

     知道由於你的存在,

     使得另一個生命,呼吸得更自在。

     人生至此便是成功。

                      ─── 愛默生

 

   

『一定有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催眠師,那為什麼不會是我?』

      (這是馬修.史維─曾來過台灣演講教學的催眠師─在書上說的,他因而醒悟振作)

      (他有一本書翻成中文──上硯出版『心靈扳機』)

      (第四台也賣過他的自我催眠套書影帶『熱情效益與力量』)

      (當你在努力活出你的獨特性時,如果有所遲疑,不妨問你自己,有什麼理由能證明你無法當你所夢想的你?)

 

 

終極計分板:(常問自己───)

你是『做過』或是『沒做過』

         You either did or you didn't

你是『正在贏』或是『正在輸』 

      You are either winning or losing

你將『越來越多』或『越來越少』  

   You are either going for more or for less

你是『更活著』或『正死去』

         You are either living or dying

『做』或『不做』 

                  Do it or don't

你與渴望之物是『越近』或是p;  further from what you want

這也是馬修.史維的演講/教學手冊上的──他在教導一種積極生活的哲學)(問你自己,你的作為,是更幫助你朝向你的目標,或者不是?)

                

 

    我只有三件事要教:

    簡單、耐心、慈悲。

    這三種是你們最大的寶物。

    行動與思想簡單,

    你會回到生命的源頭。

    對朋友與敵人有耐心,

    你能讚許事物的運作方式。

    對自己慈悲,

    你與世上一切生物都能和諧相處。

  

    因此明智之人居於道中,

    為所有生命樹立典範。

    因為他不展現他自己,

    所以人們可以看見他的光芒。

    因為他不去證實什麼,

    所以人們可以相信他的話。

    因為他不知道他是誰,

    所以人們在他身上看見了自己。

    因為他心中沒有目標,

    所以他做每一件事都能成功。

                   ── 『道德經』英譯本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 之節)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