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地震相關(46)>EMDR ─ 眼動心身重建法簡介 - 黃怡翔博士
EMDR ─ 眼動心身重建法簡介 - 黃怡翔博士
2006/06/01

美國加州心理研究院 臨床心理博士候選人 黃怡翔

「EMDR─眼動心身重建法」的英文全名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這是一種可以在短短數次晤談之後,便可在不用藥物的情形下,有效減輕心理創傷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療方法。可以被減輕的心理創傷症狀包括「長期累積的創傷痛苦記憶」、「因創傷引起的高度焦慮和負面的情緒」,及「因創傷引起的生理不適反應」等。因接受EMDR治療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則包括「健康積極的想法」及「健康行為的產生」等。

在一次EMDR的療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腦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創傷畫面、影像、痛苦記憶,及不適的身心反應(包括負面的情緒),然後根據治療師的指示,讓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隨著治療師的手指,平行來回移動約15~20秒。完成之後,請患者說明當下腦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覺。同樣的程序再重複,直到痛苦的回憶、及不適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過快、肌肉緊繃、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遞減」為止。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認知結構,則在程序之中,由治療師引導,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畫面植入患者心中。

EMDR的基本理論假設為:人會遭遇到不幸的事件,但人們也有一種內在的本能去沖淡和平衡不幸事件所帶來的衝擊,並從中學習使自己成長和茁壯。

雖然EMDR療法的機治尚未完全明朗,並繼續在研究之中,但基本上可能和增進左右半腦之間的神經順暢運作及溝通有關。根據研究,創傷記憶和負面資訊常被儲存,凝滯在大腦右半球的身體知覺區,使大腦本身的調適功能和健康的神經傳導受到阻礙,因此造成了想法上的執著和知覺、情緒上的不適。在這樣的情形下,讓雙眼的眼球有規律的移動,可以加速腦內神經傳導活動和認知處理的速度,使阻滯的不幸記憶動搖,讓正常的神經活動暢通。

EMDR的治療程序包括了八個階段,分別為:

1.「患者病史檢驗」─在第一個階段,要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此一療法,及訂出合理的治療目標和可能的療效。

2.「準備期」─幫患者預備好進入重溫創傷記憶的階段,教導放鬆技巧,使患者在療程之間可以獲得足夠的休息及平和的情緒。

3.「評估」─用已發展出的「SUDS量表」,評估患者的創傷影像、想法,和記憶為何,分別出何者嚴重,何者較輕。

4.「敏感遞減」─實際操作動眼和敏感遞減階段,以逐步消除創傷記憶。

5.「植入」─以指導語對患者植入正向自我陳述和光明希望,取代負面、悲觀的想法以擴展療效。

6.「觀照」─把原有的災難情況畫面,和後來植入的正向自我陳述和光明想法,在腦海中連結起來,虛擬練習「以新的力量面對舊有的創傷」。

7.「結束」:準備結束治療,若有未及完全處理的情形,以放鬆技巧、心像、催眠等法來彌補,並說明預後及如何後續保養。

8.「評估」:總評療效和治療目標達成與否,再訂定下回治療目標。

EMDR治療法對目前的台灣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界尚屬陌生,但因921大地震災後死傷慘重,許多倖存者更開始遭受「災後壓力症候群」的身心痛苦折磨,所以的確有需要引進此一迅速有效的治療方法,以作為藥物以外處理災後身心受創民眾的另一種治療選擇。

對於EMDR有興趣的專業人士,除了有專書、網站(註)及錄音帶影像訓練材料可供參考之外,筆者認為,以衛生署、精神醫學會,或心理學會出資出面邀請國外的EMDR訓練專家(美國有上百位,鄰國日本有3位,台灣和大陸沒有)到台灣,對在第一線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實行短期訓練,應為一可行的方案。(目前EMDR的訓練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約只需兩天,配合心理/精神專業人員原有的專業能力,即可開始執行治療)。

註:EMDR website :
http://www.emdr.com

Book: Shapiro, F. (1995)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sessing : Basic Principles,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 New York: Guilford.

參考資料:

Shapiro, F.,(1998).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sessing Livel I Training Manual. EMDR Institute, Inc. Pacific Grove, CA.

Wilson, S. A., Tinker, R. H. & Becker, L. A. EMDR Treatment for psychologically traumatized individuals. (1995).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63. No. 6. 928-937.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