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睡眠障礙(25)>失眠與壓力-李信謙醫師
失眠與壓力-李信謙醫師
2006/04/06

轉載自心靈園地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李信謙醫師

  失眠對於現代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如何安心睡覺不發愁已儼然成為多數人追求的夢想。翻開世界先進各國失眠人口的比例調查史,最少的是日本約20%,美國最多佔56%,而台灣也逐漸接近先進國家的比率。
  研究發現,在所有人口當中約有四分之一、甚至高達一半以上的人,有睡眠方面的困擾,其中以入睡困難(睡不著)比例最多,其次是睡眠中斷,早醒及多眠(睡不飽)比例較低。愈來愈多研究指出,這些睡眠障礙所帶來的失眠對於日間活動的影響甚鉅,其中包括:
1、 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慢性失眠者有三分之一為此所苦,在國外發現這類失眠與車禍有密切關聯。
2、 對刺激反應過度,簡單的說,失眠的人白天容易脾氣不好。
3、 工作能力受影響。
4、 家庭社交生活受影響。
5、 身體健康受影響,已經有報告顯示失眠與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血糖控制等有關。
  人為什麼睡不著呢?原因實在眾多,疾病,例如:焦慮症、憂鬱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物質濫用(安非他命、海洛因、睡前喝酒)等,都會引起失眠除精神科疾病外,一些內外科疾病如:心臟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骨骼肌肉疾 病、消化系統疾病等,也會造成失眠。另外,不良睡眠習慣、習慣性身心緊張、缺少幫助入眠的小技巧等,都是導致人們失眠的重要因素。瞭解睡不著的原因之後,才能真正清楚怎樣才能讓自己睡得著,大體而言,必須做到以下三點:建立個人睡眠衛生、學習熟悉放鬆技巧、適當運用幫助入眠小技巧。
  不良的睡眠習慣,是長期失眠的主因。習慣的養成,可能是急性壓力或是疾病留下的紀念品,往往已經不可考了。但那些看起來“不怎麼影響”的習慣,卻默默地在黑夜中作祟,擾人清夢。找出並矯正這些壞習慣,或是睡眠專家們所說的建立睡眠衛生,有著難以想像的效果。至於常見的有礙睡眠習慣,可分以下十個類型:
一、削足適履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很多人迷信如果睡不到八小時,就會影響身體健康,而強迫自己躺床入睡。殊不知躺得越久,睡得越差。
二、憂國憂民型──很多人很喜歡利用睡前“三省吾身”,兼做明天的“行前計劃”。在床上想得出神,自然就睡不入眠。
三、裹足不前型──很多人一旦曾經失眠,就不相信自己可以睡得好,一到天黑,就開始擔心害怕。其實睡眠是正常生理需求,該睡就是要睡。越擔心只會越睡不著。
四、地盡其利型──睡覺就像吃飯、如廁一樣,需要獨立、舒適的空間。在床上唸書、吃東西、講電話、看電視,容易培養“不想睡”的氣氛。
五、分期付款型──為了湊足睡眠時數,有些人寧可分期付款,晚上不睡,白天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總時數增加,但是睡眠結構則是更加支離破碎。
六、分秒必爭型──半夜失眠的人,一起床最常做的動作就是拿起鬧鐘來,看一看現在幾點了,結果一分一秒過去了,愈看是愈睡不著。
七、不動如山型──睡覺為了休息,白天活動不夠,睡眠的需求也不大,只進不出,自然睡不著。對銀髮族而言,活動的減少,常常是破壞睡眠的原因之一。
八、好酒貪杯型──刺激物質的使用,會破壞睡眠結構。舉凡咖啡、茶、香煙都應避免。少量酒精雖可幫助入睡,但相對會破壞睡眠結構,最好也要避免使用。
九、隨心所慾型──我們的生理時鐘其實是蠻固定的,如果時而早睡,時而晚睡,沒有章法,要睡好也難。建議固定起床的時間幫助較大。
十、戒急用忍型──長時間的失眠,不僅僅是 感覺上不舒服,也實際會影響身體健康。在醫師指示下,如果需要服用鎮靜安眠藥,應該要遵照醫囑,規則服藥。
  除了以上十點,還可以配合一些幫助入眠的小技巧,如睡前一兩小時洗個熱水澡或是睡前吃點小點心、一小杯溫牛奶等等,都有所助益。此外,一些放鬆訓練如呼吸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自我暗示訓練、以及生理回饋訓練等,都能幫助失眠者輕輕鬆鬆來睡覺。
  良好的睡眠,創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每一個人能不為失眠所苦,每天享受甜美的夢鄉。
(本文為台灣精神醫學會推廣小組及台灣藤澤藥品公司舉辦之睡眠健康系列宣導手冊內容)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頁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