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復健治療(5)>社區心理復健中心的夢幻組合 - 黃怡翔博士
社區心理復健中心的夢幻組合 - 黃怡翔博士
2006/05/31

轉載自心靈園地
黃怡翔 心理博士

純珍從醫院的精神科病房出院之後,有一些進退兩難。純珍並不想把自己關在家裡面,足不出戶,因為那只會讓自己和社會更加脫節,重新適應現實生活的學習腳步變慢。但是剛出院的她,醫生也不建議立刻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以免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她再度受到刺激,影響到心理復健的工作。更加令純珍擔心的是, 自己從此被當成精神病患,而被社會上其他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

正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社工人員轉介她到一間家裡附近的社區心理復健中心,白天到那裡去學習、參加活動,晚上則可以自行回家休息。參加了三個月之後,純珍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可以再出發!並且也充滿了回到原本工作崗位的信心。更有意義的是,她因此認識了幾位共患難的朋友,將會在新的路上互相扶持,彼此打氣。

純珍剛出院時的進退兩難,正好明顯的指出較為重度的心理疾病患者,在 (住) 醫院和 (回) 社會之間,需要有一個中途的過度橋樑,來幫助他們出院之後,回到社會之前,做好心理復健以及準備的工作。這種我們可以稱之為「社區心理復健中心」的機構,在心理健康照顧體系完善的美國,已經相當普遍;而國內通常附設於精神病房,? 暀妞陛u日間留院」的部份,則在設立的本意上,具有和「社區心理復健中心」類似的目標。只不過,患者白天到醫院去,晚上可以回家休息的「日間留院」,仍然還是把心理復健的工作放在醫院裡面作,似乎還是傾向於機構化的醫院醫療體系,在幫助他們更加靠近、回到社區的一般生活方面,稍有不足。

怎樣的「社區心理復健中心」,可以具備理想的中途之家的功能呢?

首先,既然名為「社區」復健中心,設置地點上應該要脫離醫院,座落於平常的地方社區裡面,即使是靠一般住宅區近一點也沒有關係。這樣的好處是,對於使用者 (這時不稱為患者了) 而言,比較具有親切感,而且也幫助他們建立起回到一般社會、社區的決心和信心。如果遭遇到地方上的阻力,比如說,一般社區民眾因為對於心理疾病康復者的刻板印象, 而造成的[祁]視、排拒,或恐懼心理,這反而是對於一般民眾很好的教育和溝通機會,讓她/他們了解心理疾病的存在相關事實,以及他們積極的接納關懷以及幫助,對於心理疾病康復者在復健過程中的重要性。

照護人員方面,理想的心理復健中心裡面將會有護士、社工師、(復健) 職能治療師、心理師、 精神科醫師等等有執照的專業人員。? 睅痟_健中心的預算多寡,這些來自這個不同領域、提供不同專業服務的專家們,可能是全職或者是半職,但重點是只要使用者有需要,就可以得到服務。即使是在晚間使用者們都各自回家休息了之後,萬一有緊急需要,也有攜帶呼叫器、24 小時執勤的復健中心專業人員,可以提供適時的援助。

使用者在白天到社區心理復健中心所進行的活動,是整個復健過程的重心。活動主要是包含了教育/學習課程以及心理治療/復健團體。學習的課程有:對於心理疾病的認識、對於精神藥物的了解和服用須知、社交技巧訓練、就業輔導和訓練、個人飲食和健康知識等等。團體心理治療的主題則包含了成長團體、姊妹互助團體、男士互助團體、以及會心團體等等,主要是在專業的團體主持人帶領之下,幫助各個使用者彼此分享克服心理疾病的心得、經驗,也增強彼此同舟共濟、互相扶持的情誼。即使是在週末假日,復健中心也會安排出遊的活動,讓使用者一起參加,一同調劑身心。

最後要說明的是,「社區心理復健中心」也是預防症狀惡化,避免使用者要再度回醫院住院治療的重要防線 。心理疾病康復者參加社區化的復健活動,可以有效? 飢C病情復發,必須要再[住進]精神科急性病房的機率。所以,「社區心理復健中心」不但人性化、[具]有提昇健康上的價值,而且在節省醫療資源、經費上面,也是合理的打算。

這麼好的地方,並非遙不可即 -- 這樣子完善設計的「社區心理復健中心」,已經真的出現在加州洛杉磯 -- 筆者曾經在一家稱為「愛肯我能( I-CAN)」的社區心理復健中心工作過,它就具有上述完善的復健活動設計,以及專業的人力資源。希望大家都能夠開始有前瞻眼光以及進步的觀念,一起讓服務心理疾病康復者的「社區心理復健中心」,也實現在台灣。

本文獲授權摘錄自「和心理醫生聊天」一書,黃怡翔心理博士著,2001 年 9 月下旬 由 <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出版。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頁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