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酒癮藥癮與毒癮(9)>吸毒父親對家庭的危害 - 郭峰志主任
吸毒父親對家庭的危害 - 郭峰志主任
2006/05/29

轉載自心靈園地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 郭峰志主任

小英的母親,是恐慌症、單眼視力的患者;父親不務正業、家庭暴力、酗酒、吸毒。家庭經濟相當困窘,靠著母親微薄的家庭代工能力過活。在十四歲那一年,卑鄙的父親竟然以金錢向毒販交換女兒的童真。事發之後,母女一同陷入憂鬱的深淵。

小英除了哭泣、恐懼、失眠、夢魘、退縮之外,還出現嚴重的解離狀態,有些語無倫次、部份失憶、行為混亂,甚至還需要住院治療才能穩定下來,並因此休學。母親的恐慌症也因此發作頻仍,為女兒的受創感到深刻的愧疚,對先生串通毒友的殘酷暴行深惡痛絕,失眠、憂鬱、自殺意念、社交退縮、反應遲鈍,瀕臨崩潰邊緣。

這對母女就在這樣的處境之下,同時就診,由於缺乏其他社會支持,於是積極協助獲取社會資源,包括辦理低收入戶及殘障津貼等。對母親的憂鬱症病情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小英的精神狀況經過住院之後,也逐漸好轉。為協助母女兩病情能繼續維持穩定,而且後續的生活能平順,因此持續為兩母女安排規則的藥物與心理治療。

一年後,母親下定決心,並順利地與她口中這位冷血、無人性的丈夫辦妥離婚手續。母女兩就這樣相依為命,母親自從離婚之後,精神狀況大幅改善,恐慌及憂鬱症狀不再困擾,可見這樣的先生帶給她多沉重的心理負擔。小英也在不斷接受鼓勵與心理治療之下,回到學校,重新適應學校生活。經過一番努力苦讀之後,順利地考上護專。上護專之後,門診的治療藥物也逐漸減少,不久就完全停藥,只接受規則的心理治療。就學期間,她非常地爭氣,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矛。追蹤三年內,病情未再復發,她提到下決心要完全掙脫命運的摧殘,走向光明的坦途。至於母親的病情也一直在進步當中,小學畢業的她,竟突然發現自己有書法及繪畫的天份。工作之餘,則努力從事藝術創作,頗獲好評。

母女兩雖然經過命運的嚴重衝擊,卻能攜手共同努力,規則就醫、衝破婚姻的牢籠,並在各自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這樣的結局,相當令人敬佩與欣慰。

<精神科解析>

小英父親同時有失業、家庭暴力、酗酒及吸毒等問題,將他們家遮上一層厚重的烏雲。先是母親承受不住,而有恐慌發作,即會有突發、無法預期的嚴重焦慮發作,會合併有喘不過氣、喉頭哽塞、心跳過快、四肢發麻、冰冷及發抖、胃腸不適、頭暈、頭痛等現象,嚴重時會有窒息、快要死去或快要瘋掉的感覺,因此必須要求緊急就醫或直接送急診室。這樣的病情表現很像身體疾病,其實根源是焦慮症,一種嚴重的焦慮表現,即恐慌發作,又稱恐慌症。病患會因預期隨時有發作的可能,而社交退縮、不敢單獨出門,如果未經妥善治療,甚至會憂鬱、自殺。

惡劣、心智敗壞的父親對小英所進行的迫害,更將母女同時推下憂鬱的深淵,差點就毀掉母女兩的命運。幸好,母親對精神科就醫一向非常有信心,把握生命中難得的機會,勇敢地協同女兒一起就醫。在醫師的妥善照顧與治療之下,將惱人的恐慌及憂鬱症控制穩定,恢復平穩的心智,並且盡全力掙脫婚姻的束縛,進而開創出新的命運。

小英母女倆的奮鬥精神,是相當值得敬佩的。酗酒、吸毒、失業、家庭暴力的家庭,在我們的社會相當常見,如何協助籠罩在這些陰影的人們,去掙脫這些痛苦的枷鎖,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精神科治療的著力點,在於正確診斷與治療這群苦命人的精神疾病,讓她們回復正常的心智,勇敢地去面對她們的困難。另一方面,協助她們找到有效的社會資源,包括經濟支援、社會福利及法律顧問,讓她們有機會掙脫枷鎖,走出自己的路。

小英母女的案例,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精神科醫師能與病患維持長期穩定的治療關係相當重要,讓家庭能有持續諮詢的資源,適時地給予妥善的建議與協助,彌補家庭成員角色功能的不足,讓小英見到醫師就像見到穩重成熟的父親一般,將來即使有任何的困難,都可以找到信任意見的來源。

【本文摘自台灣日報90.4.16.醫療保健版】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