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自殺與自傷(20)>如何不讓情緒傷害人、傷害自己--從羅福助與資優生自殺事件談起 - 李逸明心理師
如何不讓情緒傷害人、傷害自己--從羅福助與資優生自殺事件談起 - 李逸明心理師
2006/05/29

轉載自心靈園地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心理師 李逸明

最近鬧起軒然大波的立法院暴力事件已經在媒體與社會上引起許多譴責,一個共同的聲音是:他不應該打人;而就另一方面一顆原本閃亮的明星因功課壓力而墜落了,又是一個自殺潮下的波浪。身為一個心理工作人員,我看到另一層面的問題在這兩個事件之間擺盪:傷害他人或自己。

而這兩個事件之間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同為男性,男性的情緒管理就在最近這些接二連三的事件引起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不僅在中國人的社會,在任何地方似乎對男性的情緒管理都一直是個迷思:生氣是男性的情緒、男兒有淚不輕彈、勇者無懼,種種的標籤限制住男性的情緒。不能悲傷、不能害怕,因為這些都是軟弱的象徵,似乎只剩下生氣是被允許的,但是更多的男性連憤怒也必須被壓抑,因為憤怒在一般人的眼中是一種破壞性的情緒。於是乎男性的情緒沒有出口,就心理衛生的角度而言真是「太不衛生了」!

在長久以來的文化桎梏下,男性代代相傳的情緒發洩方式真是寥寥可數,不是壓抑就是只感到憤怒。筆者在長期的心理工作生涯中工作過的幾位男性案主都有相似的情形。他們活得辛苦,有的從小被父母情緒或身體的虐待,對自我的價值有了扭曲的概念,活得無力、無助,似乎只有在自我傷害之時才感到自己是可以掌握的,各種方式的自我傷害像是酗酒、使用違禁藥品、甚或自殺。因為他們心中的苦悶無處可洩,因為他們唯一需要保住的面子讓他們不能洩露心底的秘密,否則他們自尊的最後界線都要瓦解了。

另外一種辛苦是男性週遭的人,也就是男性憤怒模式下的犧牲者--女人或小孩。這些男性對待他們的情緒又是另一種極端:放縱他們的憤怒。然而這種放縱是一種自我防衛機轉。防衛機轉是一種心理工具,可以用來避免處理讓人感到痛苦的想法或感覺。這種方式是一種自我保護用來避免罪惡感、自責之類的情緒。因此,使用這種方法的人還有幾項配套措施,他們會將他們的暴行合理化:「我也是會生氣的人」、理性化:「我知道我不應該打人,但是他也應該檢討」、否認真相:「是他先潑我水的」「我太生氣了,根本忘了我做了些甚麼」「我沒有用力」、利用宗教逃避責任:「我願意像耶穌一樣犧牲接受您們的責備」、正當化:「我就是沒辦法控制」或者乾脆把責任推給別人:「是他在討打」。防衛面具可以說是控制憤怒的絆腳石,但是所謂天助自助者,只要我們願意脫掉防衛面具我們仍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憤怒,做情緒的主人。

至於我們要如何打破被情緒控制的模式呢?首先需要了解我們的情緒與因應情緒的模式。舉例來說,我被太太罵了,因此我生氣。先深呼吸、從一數到十或者更久直到我可以靜下來(打斷憤怒、暫停一下)。來探討一下為甚麼別人被太太罵不會像我這麼生氣,我卻氣得全身發抖想要揍人(找出原因)。可以回憶我從小到大從生活環境看到的夫妻互動都是些甚麼樣子?可能是我的父親常常在我面前打母親,告訴我「女人要聽話,不聽話的女人就是欠揍。」因此我學到的就是女人不聽話就是欠揍,女人不應該得罪男人(了解憤怒因應模式)。還有,我氣的是甚麼?我氣妻子不尊重我,我的面子要往哪裡擺?(發現負向思考)我為甚麼這麼要面子?如果我其實根本不像老婆說的那麼糟,何必怕她說?老婆大概是太累了心情不太好吧!才會遷怒給我,其實她也是愛之深責之切啊!(改為正向思考、理性思考)。想到這裡,我想可能也用不著打老婆了吧!買束老婆喜歡的花去逗逗她,跟她好好溝通我這樣也很不好受呢!(回去解決問題,用"我"開頭的句子與情緒字眼來表述自己的立場)

以上的例子是比較簡單的例子,筆者只是借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幾個有效轉移憤怒的步驟。有時我們的情緒是很複雜的,這些步驟有可能一直在繞圈子而轉不出來,再加上長久的習慣要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容易的。如果說我們長久的習慣是練習來的,要改變一個習慣也同理可證,需要不斷的練習。如果說我們的習慣是學習來的,那麼要用另一個習慣去代替也是需要學習的。多觀察週遭的人是如何"有效"的處理情緒:避開憤怒情境、積極傾聽、不做負向思考、不自以為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幽默化解危機、適時的休息與放鬆,都是不錯的方法。

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我們要先能尊重自己、尊重人的價值,進而能尊重別人。愛自己也是現代人的一項重要課題,許多人會自傷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所以才覺得自己的生命不值幾個錢,隨時都可以了結。或許有的用努力讀書、拼命工作這些外在條件來自我肯定,但是一遇到不如意就覺得沒有希望,也不想負起責任為自己的未來尋找出口,只能一死了之。有些人一輩子活在兒時的陰影,也沒有在身為成人後為自己的現在未來負責,只願意怪罪他人不願改變,每次遇到衝突就不斷擴張自己的憤怒。這些都是因為不懂得尊重人的價值所引起的--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

這些前提若沒有解決,再高明的心理治療都於事無補,只有當我們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的時候其他的技巧才能有所作為。每個人都有潛能去扭轉乾坤,或許有時真的會覺得無力、無助與失落,這時不要顧甚麼面子,好好的找個人說一說,要是真的孤苦無依,花點小錢找專業人員談一談。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去找心理諮商並不是表示我們是精神病,只是表示我們勇於面對問題;去尋求協助並不是表示我們無能,只是承認人並不是全能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重要,一個人心理不健康絕對影響生活品質,更難有所成就。有了裡子才真能有面子,現代的健康男人加油了!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