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壓力調適(28)>如何做好壓力調適,增進心身健康 (2) - 謝文傑心理師
如何做好壓力調適,增進心身健康 (2) - 謝文傑心理師
2006/05/26

轉載自心靈園地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精神科
謝文傑心理師

@ 身體系統如何地被慢性壓力所影響?

   當身體全面地警戒來應付壓力源時,呼吸變得急而短促,這樣就會用盡細胞維持健康所需的氧氣。這種慣常的準備狀態,也會妨礙新陳代謝的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心絞痛,並且使性慾減低。壓力也會傷害循環和免疫系統。

   壓力通常攻擊身體因過去潛伏的疾病、受傷,或遺傳傾向而變弱(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因此,假如一個事件被評估成壓力源時,生理的改變就會發生,發生的歷程包括:

1) 共鳴式的生理喚起與壓力荷爾蒙的釋放增加,釋放物如:Catecholanines (eg., noradrenalin) 與 Corticosteroids (eg.,cortisol)。

2) 增加生理的反應,如:心跳、血壓、與肌肉能量。

3) 心理因素的改變,如:害怕、焦慮與憤怒;減少認知能力與對他人的敏感度。所以當一個人對壓力有了適應的能力時,我們的意思是指個體有足夠的能力對壓力源作反應。

   既然,壓力對於身體的影響如此之大,我們該如何減少壓力對我們的影響?此時,自我控制為抵抗壓力的一個利器。為什麼我們說自我控制是調節壓力的有力因素呢?因為它具有調節壓力的角色,包括免疫與生理的改變,如:血壓、心跳、與壓力荷爾蒙。例如:「我有自信我可以在這次的考試中考好!」,此舉可導致生理心理的改變而減緩對壓力的反應。此外,控制個人行為能力的信念與是否面對壓力事件時所導致的壓力反應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將壓力當作是一種概念,用來作為產生個人自我控制能力來源。成功的因應與自我管理可以根除壓力;失敗的自我調節,將導致壓力的反應,同時與壓力有關的疾病乃為自我管理失效的一種結果。

@ 當壓力變得不健康時,我們要如何分辨?

   決定壓力對我們是否健康,取決於一個特定時刻,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多少的壓力,而我們能應付多少壓力而定。當壓力變成有害的情形時,它便會混合行為、情緒、智力和身體上的症狀出現,指出我們無法應付壓力。茲以表列於下:

行為的/情緒的

   生氣和敵意, 恐懼, 責備他人, 抱怨, 批評其他人, 哭泣, 防禦行為, 否認, 沮喪, 沈默, 酗酒, 抽煙, 貪食, 不斷地咬牙切齒, 夜晚磨牙, 優柔寡斷, 暴躁, 從快樂的經驗中得不到滿足, 不信任, 情緒不穩, 咬指甲, 恐慌, 浮躁不安, 自殺傾向, 退卻

智力上

   想像力減低, 健忘, 對細節缺乏注意力, 對外在的刺激不覺, 注意力無法集中, 過去勝於未來, 定位, 偏見創造力減低

身體上

   厭食症, 慢性疲勞, 便秘, 皮膚冷而濕, 腹瀉, 瞳孔放大, 運動神經遲鈍, 口乾, 頻尿, 頭痛, 心悸, 過動, 肺換氣過度, 消化不良、胃痛, 失眠, 頭皮屑, 胃口不好, 感到噁心/或嘔吐, 暴食, 心不在焉, 打呵欠, 手或腳痙攣, 鴕背, 手心出汗, 肌肉緊繃, 發抖、顏面抽搐或抽筋

   或許,有人會問:壓力會不會造成疾病?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壓力會透過兩種途徑來影響個人的健康:1) 行為,2) 生理上的改變。

   在行為方面而言:健康心理學研究顯示有抽煙習慣的人,當壓力升高時,渴望吸煙的慾望會上升;而有酗酒習慣的人經研究結果顯示,在面臨眾多的壓力中,特別是工作壓力最能提高酗酒的量。而此種行為的產生,可由緊張減緩理論予以說明,因為緊張可產生,如:害怕、憂鬱、焦慮與沮喪的反應,而酗酒正好可以降低緊張。同時相關研究也顯示:當個體感到焦慮或憂鬱時,最可能酗酒。

   所以,當個體經驗到高度壓力時,會有很大的行為改變出現,進而造成生病或受傷。此外,急性的壓力反應會導致健康行為的改變,而造成健康上較負面的影響。因此,長期性的壓力會對健康造成許多損害性的影響,同時也會長期的改變健康行為,我們不得不予以重視。

   在生理方面而言:健康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壓力可以造成生理的改變,而促使病發與惡化。因為壓力可以經由促成生理變化的各種途徑,而產生疾病。諸如:

1) 壓力可以引起胃中胃酸的分泌,而造成胃潰瘍。

2) 壓力可以增加 catecholamines,它可以增加血液凝塊的形成而增加心臟病發的機率。

3) 心臟病也可藉由壓力而更形惡化,因為壓力可以增加心血管的反應;而經由脂肪的沈澱與栓塞的形成而增加心血管的傷害。

4) 壓力會增加 corticosteroids 的釋放,而導致關節炎。

5) catecholamines 的釋放增加可以導致腎臟疾病。

6) 壓力會造成 catecholamines 與 corticosteroids 釋放的增加,因而影響個體的免疫系統,而易受感染。

   此外,藉由壓力所引起的生理變化,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而壓力有時也會是疾病的一種結果。除了壓力會改變生理狀態外,是否還有其它的因素會改變我們的生理狀態?信念,信念對於生理有直接的影響。研究顯示,悲觀主義會影響生理上的改變,如:T-cell 的減少與免疫的抑制而影響到健康;除此之外,悲觀主義也反應出歸因型態、信念與生理的直接關係,而非由行為改變所產生的調節。

@ 有那種能抵抗壓力的人嗎?

   沒有人能對所有的壓力免疫,但有些人對壓力的忍耐度比其他人好。在一九八九年醫學博士雷夢德.畢.佛蘭瑞(Raymond B.Flannery)的研究結果顯示,能有效抵抗壓力的人,須具備的四個原則為:

1) 正面地看待問題,視為是一種挑戰;
2) 有很明確的個人目標;
3) 經營一種踏實的生活方式,包括規律的有氧運動和放鬆的方法;
4) 和他人融洽地交際。

   既然有些研究顯示,有些疾病沒有醫學和壓力的管理計劃,便無法痊癒,那麼無疑地使用規則的壓力紓解方法,將會增加你的免疫力,改善你的外觀,以及所有的一切,並且讓你的生活更加愉快,何樂而不為呢?

二、預防及紓解壓力的技巧

   基本上,壓力與疾病並沒有直接的相關,但仍有一些證據顯示有一些因素具有調節壓力-疾病間的連結,諸如:

1) 運動可以減緩壓力。
2) 壓力的反應有性別的差異,而壓力的角色會促使疾病的發生。如:男性比女性更易因壓力而升高血壓。
3) 因應型態或個人的行為型態。

   一般而言,因應型態的類別大致可歸納成下列幾項:
a. 問題解決(如:行動計劃的擬 定);
b. 逃避問題(如:拒絕思考與問題有關的事);
c. 期望式想法(如:夢想有一天會更好)
d. 情緒的社會性支持 (如:向他人訴說自己的感覺);
e. 工具性社會支持(如:向他人詢問建議);
f. 認知再建構(如:重新定義問題);
g. 分散注意力(如:酗酒、用藥)。

(待續...)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