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精神衛教(26)>
壓力調適(28)>如何做好壓力調適,增進心身健康 (1) - 謝文傑心理師
如何做好壓力調適,增進心身健康 (1) - 謝文傑心理師
2006/05/26

轉載自心靈園地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精神科
謝文傑心理師

一、瞭解壓力(Understanding Stress)

   美國醫學協會認為「壓力」並不是阻撓個人生理與心理健康的主因,然而「壓力」通常定義為對情境與事件的反應,是針對一般習以為常的行為或超出常軌的事件。

  • 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就醫的精神疾病都是與壓力相關的疾病。
  • 長期活在高度焦慮狀況下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比平常人多出了四點五倍。
  • 在美國所有的疾病中,壓力所造成的症狀,佔了百分之五十。
  • 在工作中得到和壓力相關疾病的比例,在一九八0年的職業統計中,從百分之五,升到一九九0年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 在美國因為工作壓力所耗損的費用,大約為每年美金二千億元,包括了長期缺席,低生產力,和保險金賠償。
  • 一九九五年的一項國家民意調查中,十個受訪者有七個人表示,他們在平常的工作日子中感受到壓力,而在那些人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人,說他們患有明顯身體,和情緒上精力耗盡的症狀。

   沒有人能夠從壓力所造成的結果中全身而退。無疑地,壓力是人類天生的一部份。它讓我們看清楚模糊的過去,因而保持警惕,並且讓我們在弱肉強食,以及危險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即使今日,壓力還是用來做為動力的泉源,以及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催化劑。但也須記住,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是從危機和無法克服的障礙中發生的。它會被一些能產生過多壓力之感覺的動機或快樂的事件或情境所激起。但是真正影響到你健康問題的壓力情形,根據專家的說法,是那些長期或慢性的壓力。不管它所造成的結果是好是壞,長期的壓力對你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 壓力是什麼造成的?

   壓力的原因就是所謂的壓力源。壓力源可能是身體或情緒上,內在或外在所產生的。不同的身體和情緒刺激,包括肢體暴力,以及內在衝突都會造成壓力。壓力可能從重要的生活事件中產生-將年老的雙親放在養老院中;出生或死亡;離婚或結婚-或從較單純的事件,像退票、碰上塞車動彈不得或電腦當機時產生。

@ 壓力是什麼?

   對每個人而言,定義不同。例如:有人會說是,緊張,不愉快的外在力量或情緒上的反應。就心理學家而言,也有不同的定義。例如近代的心理學家則將外在環境的壓力視為壓力源,如:工作的問題。而將壓力源所做的反應,則稱為壓力,如:感覺緊張。因此,綜括來說,壓力的概念是包括生物化學上、生理上、行為上與心理上的改變。而通稱的壓力則可以概分成兩種:
1)負向的:對個體而言是有害的與危險的。2)正向的:對個體而言,在適度的情形下是有利的。用一種簡單的說法,壓力即為壓力源與煩惱間的互動。

@ 什麼是壓力的反應?

   當身體開始對壓力源的反應,已經完全地從過去的狀態中消失,所發生的生理過程,就是所謂的「壓力反應」。

   這種「戰與逃」的生理過程,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所引起的,能夠在危險的時刻中求生。大腦會釋放出一種刺激壓力的荷爾蒙,可體松和腎上腺素(也就是副腎素)進入系統。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感覺敏銳,以及新陳代謝產生變化。流至器官的血液大部份都需要靠收縮,這就會產生一些極端的現象,如手腳變的又冷又濕。這些生理上的影響,會因恐懼、緊張,和不安的感覺,而有所不同。這種反應是立刻出現的,很明顯對立即可見的身體危險有所幫助。但這種危襝太常發生了,它可以是丟工作、慢性病、愛的人死亡。不幸的是很多現代的壓力源,並不會立刻地消失,以致身體總要維持著謹慎反應的狀態。

   持續的處於壓力下,會產生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症狀,如焦慮和沮喪、心悸,以及肌肉疼痛。疾病通常隨著發生。

   這種壓力的生理反應模式為生理學家:1)甘龍提出「戰與逃」,目的在於說明外在威脅可以引發戰與逃的反應,包括活動率的增加與生理的反應。也就是說,生理的改變可以使個體採取不是逃離壓力源,就是對抗壓力源。內分泌學家:2)席萊提出「適應症候群模式」。

@ 我們如何先知道壓力的不良影響呢?

   壓力、壓力反應和慢性壓力的負面影響,是在一九三0年,內分泌學家漢斯.席萊(Hans Selye)在研究老鼠的行為時,首先被明確地提出來。他觀察以不同的壓力來源,包括饑餓、極端的溫度,以及突然關門來對老鼠做實驗時,老鼠會出現什麼狀況?他利用工程學上的名詞「壓力」,來定義老鼠實驗所得出的無數次受創行為,並且創造出了一個名詞「適應症候群」。他又說這種反應包括了三個階段:恐懼、適應(或抗拒)和精疲力竭。

   根據席萊的說法,第一個階段會在身體接受到壓力源時,而產生全面警戒系統,然後準備面對威脅(抗爭或逃避)的產生。第二個階段發生在身體適應了威脅,或者成功地用壓力-心理反應的過程,抗拒了威脅,然後恢復到它自然或原來穩定的狀態。第三個階段則是只有在處於壓力的時間延長,並且因為壓力而產生承受不同的疾病之後,才會出現。席萊將這種現象歸納為是身體的壓力-反應荷爾蒙耗盡。

@ 心理因素在壓力中的角色

   心理因素扮演著評估壓力程度的角色,壓力在心理因素中的流通模式包括 : 1) 早期評估:不相關的、有益的與正向的、有害的與負面的(評估事件的本身)。 2) 次級評估:包含個人評估自己所選取的因應策略。(贊成或反對)。

   綜合而言,早期評估包括外在世界的評估;而次級評估則包括個體對自己的評估。

   評估真的會影響壓力反應嗎?行為學家Lazarus認為,評估對壓力反應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直接行動、尋找訊息、什麼事都不做、利用放鬆或防衛機轉來作為因應的手段。利用這些方法,可以對壓力做適切的反應,以減低壓力對個體的負面影響。(待續...)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