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資料分享(15)>
什麼是催眠(9)>順從與催眠-林君璋
順從與催眠-林君璋
2006/04/05
                   順從與催眠 世新大學 社會心理學研究所 林君璋

  在11/23/2005的某個電視節目錄影中,邀請所謂的催眠大師在節目上表演催眠,錄影結束後,在節目中有些被催眠大師進行催眠誘導的人發現身上某個部位有刺痛感,檢查後發現針扎的痕跡,且在現場發現針灸針的包裝紙,於是與催眠大師產生爭執,質疑催眠大師為何要使用針,並引發新聞媒體的關注。

  催眠(hypnosis)原本是用來做臨床治療的技術,而被用來作為表演則一直被學術領域所批評。催眠最初是由維也納醫師Mesmer, F.A.於1776年的論文所草創,在1825年左右英國外科醫師Braid, J.發表神經催眠學(Neurypuology)一書,創造hypnotism(催眠)和hypnotize(實施催眠)等字。催眠的階段大概可分為:

一.覺醒暗示階段
常見的有向後倒的暗示,閉眼的暗示,手浮揚的暗示。

二.運動催眠暗示階段
出現僵化(catalepsy)的現象,表示已進入催眠狀態,所謂的僵化例如眼睛閉起來,你怎麼努力也打不開;雙手合起來,你怎麼努力也分不開。

三.催眠加深暗示階段:處在被動性的睡眠恍惚狀態
1.知覺催眠暗示階段
產生各種幻覺,例如聞到不存在的花香,看不到眼前實際存在的東西。
2.記憶,人格催眠暗示階段
忘記自己的姓名,由其他人格代替自己的人格。
3.後催眠暗示階段
可使催眠結束覺醒後,進行催眠中得到的暗示,例如催眠後忘記催眠的內容。

  通常催眠的深度也會隨著催眠的階段而加深,目前發展出的催眠量表常以各個階段出現的現象做為催眠深度的指標。一般人對催眠存有疑懼,怕會被控制而做出違反道德的事,其實在催眠過程中的暗示,如果違反你的道德規範,你就不會去進行暗示,甚至如果引發太大的焦慮,也可能使你在催眠中醒來。

  催眠過程中催眠師向被催眠者下暗示,而被催眠者如果接受暗示並照著暗示的內容進行,如此催眠的效果才會出現。如果被催眠者不照著催眠師所下的暗示去進行,那麼催眠就無法進行。由此可見被催眠者對催眠師所下暗示的順從,是非常具關鍵性的。在社會心理學中,順從(compliance)是屬於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的一種,順從是對一種特定溝通的要求,做出一種特定應允的反應。例如催眠師要求被催眠者慢慢往後倒,此時被催眠者可能會對這個要求做出往後倒的反應。那我們為何會順從呢?除了催眠師與被催眠者之間要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在社會心理學有所謂對權威命令服從的實驗研究,例如Milgram(1963,1974,1976)的研究中,實驗者要求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並對答題錯誤的學生實施電擊,結果顯示人們會順從專家服從合法的權威人士,尤其當人們和權威者獨處時,因被監督,人們會感到極大的壓力,於是導致他們去順從。催眠師的專業和合法權威性,對被催眠者而言可能產生某種能察覺或不能察覺的壓力,而導致被催眠者順從催眠師的暗示。

  此外Dolinski & Nawrat (1998)提出『恐懼-然後-解除』(fear-then-relief)的歷程,認為讓受試者經歷到恐懼,然後緩和他的恐懼,會比持續讓受試者焦慮或受試者都沒有焦慮的情形,更容易順從。受試者在『恐懼-然後-解除』過程之後,會做出欠缺考慮的行為,可能因為認知資源的分心,使他們的注意力著重在令他們恐懼的事件上,而無法仔細思考別人對他們要求的企圖。Davis & Knowles(1999)以及Knowles & Linn(2003)提出『使中斷-然後-再構造』(disrupt-then-reframe)的技術,使受試者中斷對要求所產生的抗拒的理解,然後對後來修改過的要求產生順從。從上述兩個歷程的模式,我們知道儘管受試者可能產生抗拒(resistance),只要能中斷她們對抗拒的了解與思考,就能誘導他們順從,所以在初步的覺醒暗示催眠階段時,催眠師對於抗拒催眠的人或催眠師想快速催眠,而使用分散被催眠者的注意力,或中斷被催眠者對抗拒的思考等方法,是社會影響中使人順從的模式(此處暫時排除侵入性的使用醫藥進行催眠),但是如果被催眠者的焦慮未解除,就進行催眠,可能會在催眠後產生嘔吐暈眩等症狀,所以基於倫理的考量應該避免為了表演效果而使用快速進入催眠的技巧,此外像之前來台灣表演催眠的馬汀大師,其實在正式呈現舞台表演之前,已經先對被催眠者進行篩選與進行催眠誘導的步驟,使得被催眠者在一開始表演時,能快速進入催眠的狀態。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順從某些人的要求,但卻不清楚我們為何要順從別人,於是對自己順從的行為做各種合理的解釋來解除認知上的失調,有些理由更是冠上被催眠的原因,例如有些人被騙錢而歸咎原因為被對方催眠,其實他並不知催眠的階段與真正進入催眠的狀態。一般在我們能自主意識的情形下,別人要使我們順從,我們是能意識到並有反抗的能力的。就算在權威的壓力之下,只要有時間讓我們思考對方想讓我們順從的企圖,通常我們都能在思考之後做出自己的決定,並且避免掉當順從違反我們道德水平時的要求。所以深思熟慮與三思而後行,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掉一些對我們的影響與未來可能會後悔的行為。

  催眠是我們接觸潛意識(unconscious)的一種方法,最近社會影響的研究也著重在意識無法覺察的影響,即所謂的內隱(implicit)的部份、潛意識的部份,也意味著更可能侵犯隱私,在深入人類潛意識的同時,道德倫理的秤鉈與量尺,是我們深思熟慮的準則。

參考文獻
劉焜輝(民86)催眠治療的理論與實施(一),諮商與輔導,133期,P.38-42.
劉焜輝(民86)催眠治療的理論與實施(四),諮商與輔導,136期,P.26-32.
劉焜輝(民86)催眠治療的理論與實施(五),諮商與輔導,137期,P.40-45.
劉焜輝(民86)催眠治療的理論與實施(六),諮商與輔導,138期,P.37-42.
Cialdini RB,Goldstein NJ. 2004. Social influence: compliance and conform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5:591-621.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