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媒體報導(13)>
催眠治療(32)>什麼是催眠療法?春暉醫星球www.doctors.com.tw/right/SERCH_THEME.ASP?IDNO=950502001&KWORD=洪裕明&PAGE=1
什麼是催眠療法?春暉醫星球www.doctors.com.tw/right/SERCH_THEME.ASP?IDNO=950502001&KWORD=洪裕明&PAGE=1
2006/05/16
什麼是催眠療法?

彰化秀傳醫院

眠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在催眠狀態中,被催眠者強烈的接受建議,被催眠者好像以一種自動而不需理智判斷的方式,接受催眠者塑造的情境。如果被催眠者強烈接受建議,他會依照催眠師的建議,感受他所聽、看、聞、感覺、嚐食物的反應。

催眠是一種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狀態,催眠也許在某部分類似睡眠,但是它比較接近一種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而使得外界感官訊息減弱,如同你很專注的研讀一本有趣的書時,你甚至會聽不到有人在跟你說話。催眠與睡眠不同,因為被催眠者是清醒的,而且有警覺性的,在催眠狀態中的腦波是呈現清醒狀態而非沉睡,在沉睡中潛意識是無法達到的,但是在催眠狀態下可進入潛意識並且變得對暗示是有反應的。

即使這些感受和實際的刺激有很大的差別,他也不對實際的刺激反應,甚至記憶和自我的認知也會被建議所改變,這一切的影響結果,都可以延續到催眠後清醒的時刻,好像催眠中的建議,會定義個體對真實世界的感受。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飲食不均衡、作息不良所導致的睡眠障礙、壓力緊張…等等,都可以藉由催眠暗示後通過正面信念的灌輸下獲得一定的改善。

被催眠者會有的感覺可能包括有:口水分泌增加、眼皮跳動、輕飄感、沉重感、遲鈍感、麻木感、刺痛感,或許感覺到有顏色、看到某些地方、甚至有時間扭曲的感覺等等。

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催眠,最好的催眠人還是高智慧有高度動機者,智商低或無法集中注意力者是難的,或許幾乎不可能被催眠的,大約有每一百人中有五人的比率無法被催眠,不是因為這些人有堅強的意志,而是他們不願意配合,或是操作者無法克服他們潛意識抗拒。

事實上每個人隨時都可能被誘導至類催眠狀態而不需要催眠師,例如:專注在看電視、或看小說、參加搖滾音樂會、或任何非常專注的活動中。在混亂中,一個人可以完全遺忘他週遭的事物或聲音、甚至大聲吶喊的聲音。在這種邊緣類催眠狀態中,個案經常說他們沒有被催眠。

案例一:25歲左右之年輕人,數年受胸痛之苦,發作時間不定亦不規則。曾至各大醫院胸腔科、心臟科就診,檢查皆正常,服藥亦無效,因此尋求催眠方式解決。經催眠引導做時光回溯尋找胸痛之根源,找到其某次童年經驗(5歲),乃睡覺時不慎弄丟父親給予之百元大鈔,當下產生恐慌胸痛之感覺,延續至今。依催眠處理原則,在童年當時之時間點(5歲)協助案主勇於向父親坦白,借助現今年齡(25歲)之智慧與勇氣,並建立與父親之良性互動及有力的資源狀態,然後回到此時此刻的時間點(25歲),加入正向的後催眠暗示。結果至今未再胸痛。
案例二:30歲左右之年輕人,長年受怕蟑螂之苦,看到聽到想到蟑螂就有歇斯底里反應。服藥無效,因此尋求催眠方式解決。經催眠引導處理,修改潛意識內的程式,以冷靜良性行為取代歇斯底里反應,並借助現今年齡(30歲)之智慧與勇氣,建立有力的資源狀態,然後加入正向的後催眠暗示。後來遇到蟑螂不再發作,能夠冷靜處理。

案例三:40歲左右之中年人,每當工作上需要向上級報告時,就會有恐慌症狀發作,幾乎無法說話,完全失去平常水準。曾至各大醫院胸腔科、心臟科就診,檢查皆正常,服藥亦無效,因此尋求催眠方式解決。經催眠引導做時光回溯尋找畏懼權威之根源,找到其某次童年經驗(8歲),乃做錯事被母親大聲責罵,當下產生恐慌畏懼之感覺,延續至今衍生成為對權威者的畏懼症。依催眠處理原則,在童年當時之時間點(8歲)協助案主勇於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借助現今年齡(40歲)之智慧開導自己(8歲),且建立與母親之良性互動及有力的資源狀態,然後回到此時此刻的時間點(40歲),加入正向的後催眠暗示。至今不再畏懼權威,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案例四:35歲左右之年輕人,每當看見鳥類或圖片時,就會有恐慌症狀發作,幾乎無法直視鳥類,因此尋求催眠方式解決。經催眠引導做時光回溯尋找畏懼鳥類之根源,找到其某次童年經驗(7歲)被性侵害,當下產生恐慌畏懼之感覺,延續至今衍生成為對鳥類(男性生殖器)的畏懼症。依催眠處理原則,在童年當時之時間點(7歲)協助案主以旁觀者角色(如此可將痛苦感覺抽離)觀看事件發生經過(製成影片),反覆觀看多次直到真的沒感覺,然後將影片保存或是丟掉,並借助現今年齡(35歲)之智慧開導自己(7歲),且建立有力的資源狀態,然後回到此時此刻的時間點(35歲),加入正向的後催眠暗示。至今不再畏懼鳥類,甚至還養鳥。

案例五:30歲左右之女性,自小到大常有莫名的空虛孤單感,即便是有很多朋友亦是如此,因此尋求催眠方式解決。經催眠引導做時光回溯尋找根源,找到其未出世前在母親子宮內之經驗,方知其原來還有一個雙胞胎妹妹,因故胎死腹中,僅她存活。父母一直對她隱瞞這件事。依催眠處理原則,借助現今年齡(30歲)角色與內在父母角色之智慧,在子宮內之時間點協助案主放下牽掛不捨之心,能跟妹妹好好的說再見,然後重新經歷一次出生成長的過程,直到現今年齡(30歲)此時此刻的時間點,建立有力的資源狀態,並加入正向的後催眠暗示。至今不再有莫名的空虛孤單感覺。
(作者/精神科 洪裕明醫師)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