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享(15)
媒體報導(13)
學員佳作(27)
精神衛教(26)

 


◎ 資料分享(15)>
NLP的基本信念-唐道德(15)>NLP的信念(六)有選擇比沒選擇好-唐道德
NLP的信念(六)有選擇比沒選擇好-唐道德
2006/05/09
有選擇比沒選擇好
神父在上課的時候常轉述薩提耳的話:只有一個選擇是沒有選擇,兩個選擇叫抉擇,三個以上才能叫選擇.
為什麼會沒有選擇?
因為我應該或者不應該;因為我不能;我註定要;可能是上輩子欠他的;我不值得擁有這些......
因為這些限制性信念,許多事情就失去它被解決的可能.
為什麼說是"限制性信念"?因為遇到這件事發生的時候,只有一種反應,一種思考的方式,一種視覺角度,一種應對態度.
這是學習來的東西,是一種在生命早期的決定.
是以前我們還沒有現在的智慧時,當我們陷入衝突,我們不知道要往上整合共識,或者往下切割大家的需求,避免贏家通吃的困境.
於是當雙方陷入僵持時,唯一的方式就是威嚇,(也有比較文雅的說法,大聲是因為我以為你聽不懂,所以我只好更大聲的說,這也是沒選擇,不是嗎?)大聲引起情緒的波動,當情緒波動的同時,我們的大腦皮質就把主控權交回給更原始的生物本能判斷,戰或逃,結果不是全贏,就是全輸.
不管是全贏或全輸,兩個人學到的都是一樣的教訓,戰或逃.
贏家學會壓迫,輸家學會順從,都是沒得選的限制性行為,於是贏家持續壓迫到輸家全面的反噬為止.
舉例來說:父親覺得假日應當要全家出遊,兒子想留在網路上跟同學網聚.表面是無法取得共識的.
但是你問父親,全家出遊可以為他帶來什麼?父親說:A.
你再問:A可以為你帶來什麼?B
B可以為你帶來什麼?
問個五,六次,記下他的答案.
再問他的兒子,一樣的方式問個六,七次,你會找出近似的目的.(這是往上的堆疊方式,用來找出他真正的意圖與信念)
這中間父親一定會出現的信念是:他希望有好的親子關係,為兒子的將來好.
而兒子一定會出現:他擔心他的同儕關係不好,為自己的將來好.
你可以質疑有權勢的那方,當他表達的方式過當,他就失去他所欲求的東西(親子關係).
而用有權勢的一方的思考過程及結果,說服弱勢的一方:大家有一個一致性的目標,然後才可能找出共同的點避免雙方陷入無解的困境.
知道雙方真正的意圖後,我們可以切割時間,地點,資源分配到雙方都可以接受,創造雙贏.
..............................................
我常提醒自己,當我跟我的小孩互動的時候,我正在教他們什麼?
讓他們有選擇,讓他們在未來得以擁有選擇的自由.
我常檢查自己有幾個選擇,再困頓的時刻,我苦惱煩悶,總是記得盤點我有幾個選擇.
如果沒有三個以上的選擇,我就會認真檢查是不是我被限制住了.我的腦袋現在到底在想什麼?

 

Copyright©霍格華茲催眠醫學院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